記者22日從廣州海關獲悉,廣州海關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加大糧食進口保障力度,今年上半年共監管進境糧食326批次、18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超3.5倍和4.6倍,主要為高粱、小麥、玉米等。
審批流程更優化
6月24日,載有2.13萬噸烏克蘭玉米的“福音”輪靠泊廣州南沙糧食碼頭,這是今年上半年第37艘裝載糧食船舶靠泊南沙糧食碼頭。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關員登輪實施檢驗檢疫,核對證單與貨物名稱、數(重)量、境外倉儲加工企業名稱及其注冊登記號等信息,重點檢查糧食是否攜帶昆蟲及雜草籽等有害生物,是否有水濕、發霉、變質等情況,并抽取樣品送實驗室檢測。
“海關大力支持進境糧食快速通關,并首先以進境玉米為試點,以碼頭作為進境糧食存放單位申辦動植物檢疫許可證,實現一個進口商、一船糧食只需申辦一份許可證,相較于以前一個加工廠需要一張許可證,一船糧食需要辦理十幾份許可證,現在太方便了。”代理該船玉米通關業務的僑益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操作主管陳瑞鏘說。
據測算,檢疫審批流程優化后,每船進境糧食能節約辦理審批時間15天以上。同時,允許符合條件的糧食從錨地檢疫改為靠泊檢疫,每次平均為企業節省36小時的整體通關時間。
調運流程再精簡
廣東省糧食進口口岸多、定點加工企業分布廣,進口糧食跨海關關區調運需求強烈。針對這一情況,廣州海關深入企業調研,搜集企業意見意見,提請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在省內協調簡化跨關區調運糧食的審核流程,統一進境糧食跨關區調運初審辦理程序,在確保信息暢通、監管到位的同時,進一步簡化辦理環節,提高進境糧食調運效率。
這一改革措施惠及廣州海關關區115家進境糧食加工企業,企業辦理調運申請時間平均壓縮3天。目前,該項簡化措施已推廣到全國實施。
“智慧海關”添助力
日前,在路易達孚(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進境糧食加工車間里,企業員工正通過移動遠程監管APP即時在線接收南沙海關關員監管指令,對一批進境大豆的下腳料處理關鍵環節進行遠程視頻監管。
“以前處理進境糧食下腳料都要先向海關申請,等待海關派人到現場監督,一來一回耗時較長,對工廠的生產加工計劃造成一定影響,現在從清點下腳料數量到監督下腳料處理,整個遠程視頻監管過程只要大約15分鐘。”路易達孚(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物流總監于泳說。
廣州海關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創新運用科技手段,在進境糧食加工企業、進境儲備糧儲備庫及中轉庫全面推廣應用的移動遠程監管模式,對進境糧食加工企業環境、生產加工記錄、倉儲、下腳料及無害化處理等監管要點實施“不見面”“零接觸”遠程監管。目前廣州海關轄區已有53家進境糧食加工企業安裝了移動遠程監管APP,開展遠程監管占比63%。(唐貴江 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