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一瞥。(唐嚴攝)
去年11月,一則反映“前車有人車窗拋物,后車小姐姐撿起”的短視頻走紅網絡。網友們在為那位人美心善的年輕女子點贊的同時,也圍繞“治理車窗拋物”這一話題展開了熱議。因為不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車輛在道路上行駛得好好的,突然從前方或側方車輛里扔出一個“不明物體”,它也許是紙巾、包裝袋、水果皮,也有可能是未熄滅的煙頭,甚至是硬的飲料瓶罐……
不管扔的是什么東西,扔的人感覺一時很“爽”,但他(她)也“扔”掉了自己的文明素養,同時也給其他人帶來了安全隱患。盡管“車窗拋物”這類行為常惹眾怒,但在處罰上往往存在難點——怎樣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并固定證據?此外,違法成本過低的問題也急需加以解決。
視頻走紅網絡引發“車窗拋物”討論
2021年11月12日上午,上述短視頻迅速走紅網絡,并登上微博熱搜。
公共視頻拍下這一畫面:2021年11月6日中午12時22分,鄞州百丈東路中興路交叉口,一輛黑色轎車在左轉車道等待信號燈,車內有人突然從車窗拋物。信號燈轉綠燈后,留下一地的垃圾,黑車揚長而去。接下來,后面一輛白色轎車停下,一位穿著白色外套、長發披肩的年輕女子從車內探出大半個身子,伸手將前車丟下的所有垃圾收攏清理,放到自己車內……
一前一后,兩名駕駛員的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事后,交警部門根據車牌聯系上了那位年輕女子,并且對其進行了表揚。年輕女子姓朱,已在寧波生活多年。她說,她當時就覺得前車的行為不文明,這么干凈的路面一下子被弄臟了,而且增加了環衛工人的作業風險。因為她看到過環衛工人因撿馬路垃圾而出事故的新聞,所以當時她就決定把垃圾收集起來放到自己車上。
網絡上人們熱議不斷。有人批評前車駕駛員不文明:“不知道他從后視鏡看到后車車主的行為后,會不會感到羞恥?”;有人為后車的年輕女子點贊:“一個有良好修養的人,在人群中總是能展現出她的光芒,為小姐姐點贊!”;更多的人則討論起“車窗拋物”的問題——“最討厭開車的亂丟垃圾”“對這類不文明的司機處罰應該加重”“建議駕駛證記12分”……
顯然,“車窗拋物”這類不文明行為非常容易惹眾怒。
“前車駕駛員我們也找到了,并對他的不文明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另外,我們依法對其駕駛機動車時向道路拋撒物品的違法行為處以200元罰款。”寧波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也以此為契機向廣大市民發出倡議:文明行車,切勿車窗拋物!
兩個多月查處此類違法172起
“車窗拋物”不僅會對后方正常行駛車輛造成干擾,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據悉,為嚴厲打擊“車窗拋物”行為,助力寧波全面打造“最干凈城市”,我市交警部門自去年11月開始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車窗拋物”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乘車人向車外拋撒物品、駕駛機動車時向道路拋撒物品的行為。截至目前,已對172起“車窗拋物”行為進行處罰。此外,記者還獲悉,自去年6月1日至今,寧波交警部門已查處此類違法204起。
值得一提的是,交警查處這些違法大多源于市民舉報。“那起‘全網點贊小姐姐’事件,其實也是有市民在現場看到了‘車窗拋物’,實在看不過去就通過網絡舉報了。我們調取公共視頻進行追查,才發現了這對比鮮明的一幕。”有交警告訴記者,類似的案例不少。一方面,“車窗拋物”確實影響到了行車安全;另一方面是大家的文明意識增強了,看不慣這類做法,并且如今的舉報非常便捷。
比如,去年8月11日上午發生在余姚牟山高速連接線上的“車窗拋物”事件,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一個紅牛飲料罐突然從一輛疾馳的黑色轎車中“飛”了出來。“咣當”一下,紅牛罐砸在地面又彈回空中,瞬間飛向后車。這突發一幕把后車駕駛員嚇了一跳,他緊急往右打方向,避開了這一“飛來橫禍”。
盡管未發生事故,但前車的“車窗拋物”行為確實惹火了后車駕駛員。他保存了當時的行車記錄儀視頻資料,通過網絡向交警部門舉報。余姚交警核實后,對黑色轎車的駕駛員作出罰款200元的處罰,同時還查處了他的其他違法行為。該駕駛員屬于“失駕”人員,且所駕駛車輛年檢逾期,有12條違法記錄未及時處理。
發生在去年9月22日下午的那次“車窗拋物”事件,說明相關人員文明素養亟待提升。當時,在北侖廬山路與寶山路交叉口,一輛奧迪車車內人員在等待信號燈時從駕駛室一側窗口扔出一團類似紙巾的東西。有市民看到這一幕后,向交警部門舉報,并提供了一份行車記錄儀拍下的畫面。證據確鑿,北侖交警找到了“車窗拋物”的當事人,并且依法對其罰款200元。
治理“車窗拋物”群策群力是關鍵
據市容環境衛生指導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寧波中心城區機掃率已達88.6%。由于環衛保潔力度不斷加大,市民素質不斷提高,城市道路的垃圾量呈逐年減少趨勢。但“車窗拋物”依舊屢屢發生,是高架道路、中心城區重要道路路口垃圾的主要來源。這一不文明行為不僅造成環境污染,有損城市形象,同時給環衛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不管是從道德層面,還是從法律層面來說,‘車窗拋物’都是不允許的。”有交警告訴記者,“車窗拋物”已惹眾怒,但實際查處起來很“尷尬”,因為‘逮現行’的難度不小。“車窗拋物”往往是瞬間動作,這種行為通常不太容易被當場查獲。如果沒有第一時間固定證據,處罰也就進行不下去了。這一點也可以從已經查處的案例中看出——多為網友舉報且附帶視頻、圖片等證據。然后交警部門根據網友提供的這些證據,進行核實查證。
另外,有關人士指出,目前對于“車窗拋物”的處罰偏輕,導致違法成本過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以及《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了駕駛或者乘坐機動車時,不得向車外拋擲物品。但在具體的處罰上,目前最多只能罰款200元。
為此,律師等法律界人士和廣大網友紛紛建議,有必要提高此類違法行為的成本。除了現有處罰規定暫時難以改變外,建議追加其他的處罰措施。比如,“車窗拋物”涉及個人誠信,那么這類不文明行為能否納入個人征信系統呢?有關部門不妨一試。
“車窗拋物”對司機和乘客來說拋掉的是車德,對一個城市來說失去的卻是文明。治理“車窗拋物”,群策群力是關鍵。在這里也呼吁,人們遇到“車窗拋物”時,都能較真起來,可通過網絡快速舉報的千萬別含糊。同時,每一位司乘人員要時刻警醒自己,拒絕“車窗拋物”,做一個文明人。 記者 王曉峰 通訊員 徐瑩瑩 章煜
依法處罰“車窗拋物”得人心
丁安繪
法眼觀潮朱澤軍
為嚴厲打擊“車窗拋物”行為,助力寧波全面打造“最干凈城市”,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從2021年11月起,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車窗拋物”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乘車人向車外拋撒物品、駕駛機動車時向道路拋撒物品的行為,至今已對一批“車窗拋物”行為作出了處罰。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活環境干凈整潔,每個機動車駕駛人都希望道路平坦安全。然而,總有個別不自覺者隨意向車外拋撒飲料瓶、煙頭、果皮紙屑等垃圾,其雖屬個別,但它污染環境,影響城市形象,增加環衛工人工作量,尤為嚴重的是對機動車輛行駛帶來重大安全隱患。不是嗎?當車輛正常行駛時,特別是在高速公路高速行駛時,如果前方突然出現不明“飛行物”,哪怕是一只塑料袋,駕駛員都會本能地緊急剎車或者迅速避讓。毋庸置疑,這是非常危險的。同時,“車窗拋物”于高速公路上,需要環衛人員清理垃圾,這無疑存在著工作風險。
《道路交通安全法》有“乘車人不得向車外拋物,不得有影響駕駛人安全駕駛的行為”的規定。《寧波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在行駛的車輛內向外拋擲物品,屬駕駛人行為的,由當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罰款;屬乘車人行為的,由當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五十元罰款。顯然,“車窗拋物”非但不文明、不道德,還涉及違法違規。
公安機關依法處置“車窗拋物”行為,提高“車窗拋物”違法者的成本,以震懾和遏制“車窗拋物”行為,敦促人們養成良好的開車、乘車習慣。該嚴格執法之實踐,顯然深得人心,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