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懸巖村漫山遍野都是櫻桃花。這片繁花似錦的春色,讓一個藏匿于大山深處的古村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懸巖村位于距余姚四明山鎮18公里的一個山谷里,海拔400多米,村里100多戶人家的房屋依山而建。懸巖村四周有形狀各異的石頭群,因這些石頭相互聯結,形如海浪,村里人就叫作“石浪”。村后有座羅城山,山上懸崖絕壁,有些看似懸空,好像隨時都會滾下山來,“懸巖”這個有畫面感的村名也由此而來。
懸巖村與紹興上虞市嶺南鄉只有5公里路程,以前屬上虞縣嶺南鄉。上世紀60年代初,懸巖劃歸余姚四明山鎮。直到如今,懸巖村的風俗和村民的生活習慣都與上虞接近,連說話的語氣都帶有濃重的上虞口音。
懸巖村最具特色的莫過于巖石。過去,村里人以擁有1億立方米的巖石資源而自豪。在村里走訪,不難看到一些以方正條石筑成的石屋,包括房屋的地基、走廊、石柱,有的甚至連屋頂的“瓦片”也用薄薄的石片蓋成。一些用巖石制成的石臼、石磨、石杵、石凳、石水槽以及山路石階,足以說明懸巖人的生活與石頭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今,深諳可持續發展之道的懸巖人早就停止了對巖石的開采,村民依靠自然資源,種植花木、水果,讓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
因為巖石多,懸巖村自然有許多關于巖石的傳說。據當地村民介紹,很久以前,村口有一塊巨石,它與旁邊的石崖相距不足一米,村里人如挑柴擔或搬貨物進村,來往非常狹窄。若遇上新婚人家的花轎到此,新娘子必須先下轎,步入村口,然后轎夫將空轎高高地舉起,慢慢地進入這一“關隘”。由于巨石阻擋,村民進出村子極為不便。當時有人提出要用錘子打掉這塊擋在村口的巨石,但這一建議遭到一些人的反對,說這塊巨石是塊活石,若動了它,會破壞村里的風水。因此,懸巖村人只得忍受著進村不便之苦。直到改革開放后,懸巖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較大的改變,村道變得寬敞了,交通也開始便捷。
除了堅硬的巖石,懸巖村還有詩意的爛漫。每年三月前后,村民種植的櫻桃花總會如約而至。懸巖村栽種櫻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全村擁有櫻桃300余畝。村子的路邊、山坳里、懸崖處,及村民的房前屋后都有高大的櫻桃樹。從高處望,層層疊疊的櫻桃花與錯落有致的民居相互映襯,整個村子就像一處世外桃源。
櫻桃花的花期很短,經一場雨、一陣風,隨即進入謝幕期。繁花凋零時,樹枝也吐出了嫩綠,櫻桃正在悄悄生長。到了四月底,滿山的櫻桃成熟,懸巖村又是一派果實飄香的豐收景象。寧波晚報記者 胡龍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