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落戶在大興的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將完成總體建設。大興建設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有何優勢?與海淀區、北京經開區的商業航天產業如何協調發展?12月14日,大興區經信局黨組書記高振華在大興區“兩會”新聞通氣會上回答了新京報記者提問。
“北京優質的商業航天、衛星企業占全國60%-70%。” 高振華說,近五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民營經濟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尤其是在北京,很多優秀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需要大量發展空間。此前,上海及周邊地區出臺了非常吸引商業航天企業發展的政策,以吸引北京企業去落戶。在此背景下,《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發布。
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布局為“南箭北星”,海淀區、經開區與大興區協同發展。高振華介紹,“南箭”的承載區主要是北京經開區和大興區,“北星”的承載區則是海淀區。與海淀區、經開區相比,大興區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承載空間。此外,商業航天和航空有著緊密聯系的應用場景,因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可以為民用航天領域提供這些場景。
高振華表示,大興區相關負責人此前到西安、武漢等國家級航天產業集群地“取經”,以制定符合大興區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這一政策正在征求意見,預計明年1月1日起實施。大興的產業政策值得期待。”
大興區安定鎮黨委書記劉建波在今天的新聞通氣會上介紹了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他介紹,基地將成為商業航天核心制造承載地,將聚焦星箭總裝總測、地面終端集成等核心制造環節,承接海淀區、經開區等星箭企業溢出,吸引外埠智能制造企業參與星箭總裝總測制造工廠建設。同時,面向衛星網絡場景應用需求,建設多功能地面終端研制生產線。
基地還將成為衛星網絡產業集聚區,將聚焦衛星通信及導航融合應用、空間信息綜合服務等衛星網絡應用場景,集聚航天互聯網、衛星物聯網等應用領域的星座運營、星箭及地面終端制造、核心軟件開發、系統運控等企事業單位,打造北京衛星網絡全產業鏈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