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期間,從事文化領域研究近40年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技術對文化生產、傳播的影響比印刷技術、電訊技術更深刻。比如,大數據成為一種核心生產要素,數據已成為推動文化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祁述裕告訴記者,近些年,北京等國內中心城市,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迅速,帶來傳統文化業態深刻變革。如今,北京民營文化企業百強中,數字文化企業占比超過70%。
(資料圖片)
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做好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數據開放,首先是政府和提供公共服務部門的數據開放。應該本著“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的要求,盡可能實現開放和共享。“當前我國的數據開放程度還有待提高。數據來源于民眾,最終服務于民眾;開放數據的目的是確保公眾能夠更好地分享數據,提高數據使用效能。同時,還應該盡可能提高數據使用的便利度,降低成本。”祁述裕說。
談 文化領域發展
虛擬空間將是未來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新京報:在你從事文化研究的數十年,見證了文化業態更迭、文化載體變化。你認為互聯網技術給文化領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祁述裕:近些年,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擴展現實、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構成的數字技術矩陣,給人們提供了全新的文化體驗。比如人工智能促進了文化體驗的交互性,5G聯結起海量的文化數據資源,大數據實現了文化內容的圖譜化和可視化,物聯網使文化場景更具感知力。數字技術矩陣的靈活組合,能形成不同的創新應用場景,極大地增強了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數字技術還催生了文化新行業、新領域,重塑文化產業。據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顯示,游戲、電競、直播、文學四個數字文化產業領域涉及的全職和兼職就業人數約3000萬,超過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789萬傳統文化產業從業人數;北京民營文化企業百強中,數字文化企業占比超過70%。
新京報:你認為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有哪些增長點?
祁述裕:我認為虛擬空間將是未來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有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VR行業市場規模可以達到千億級。有的公司已經提出了數字空間運營商的新理念,廣告主可以在數字空間孵化出分眾廣告,實時展現出活動場景,這就打破了原有的商業模式和環境。一些博物館也在創新數字空間的運營,這意味著重新定義了講解和展覽的方式。
此外,游戲和游戲化將成為未來文化產業的重要支點。2021年中國移動游戲用戶規模達6.56億人。我覺得游戲產業遠遠沒到瓶頸,仍將是前景廣闊的領域。而游戲化是指將游戲、娛樂的方式,引入主題公園、文旅項目、城市廣告中,這極大提升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像北京打造的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就是一個鮮明案例。
談 建設文化大數據體系
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應承擔更多使命
新京報:當前國家在推行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對此你怎么看待?
祁述裕:我認為,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應秉持數據開放和共享的理念。
首先,數據開放和共享是大數據建設的目的,數據來源于民眾,并最終服務于民眾;開放數據的目的是確保公眾能夠分享數據,提高數據使用效能。其次,還應該盡可能提高數據使用的便利度,降低成本。現在,一些地方有這樣一個便民服務口號,叫“讓百姓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還有政府在網上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些都體現了數據開放和共享的理念。
新京報:文化大數據建設怎樣才能實現數據的開放和共享?
祁述裕: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數據安全。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公共服務部門的文化資源數據應最大限度地開放和共享。第二,政府管理部門的數據應最大限度地開放和共享。第三,數據的開放和共享理念對商業文化數據同樣適用,應該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盡可能實現商業文化數據的開放和共享。
還有,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應該有更開闊的視野,承擔更多的使命。相關部門既要關注文化遺產等靜態數據,也要關注動態的文化數據;既要整合國有文化單位的數據資源,也要整合民營文化企業的數據資源,尤其是要加強與網絡平臺的合作。網絡平臺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此外,文化大數據建設還應該拓展功能。比如,開展文化消費需求分析、助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幫助政府科學決策等。
談 文化科技融合
北京應率先建立無形資產價值評估制度
新京報:北京一直在推動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對此,你有哪些建議?
祁述裕:北京市在促進文化科技融合方面有專門文件,也有很多成績,特別是在扶持企業和培育市場方面,有一些利好措施。我認為北京仍有一些提升空間,建議北京在文化建設上立足系統性思維,探索出體系化的文化創新發展方案,從而打通文化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標準,文化產業包括九大類,43個種類,146個小類。種類不同,文化科技融合的路線也各不相同,北京可根據不同特點,進一步做到分類施策,精準施策。
北京還應率先建立無形資產價值評估制度。文化企業的核心資產是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建立各方認可的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的評估制度,要有新突破。
對科技公司和文化公司來說,人是最重要的資產,北京也應積極采取政策留住人才。
數字時代對企業家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研發現,理工科出身的企業家擅長搞研發,但不擅長市場開拓、交流溝通;文化企業負責人、藝術家往往熱衷于小圈子,對現代科技不敏感。這需要相關部門建立平臺,加強對企業家的培訓和交流。
最后一點,建議北京相關部門鼓勵開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理論研究,推進產學研高水平結合。比如加強第三代互聯網、元宇宙等互聯網前沿領域研究。
技術進步必將不斷改變著文化生態,加速著文化業態新舊更替,讓文化業態生命周期大大縮短了。但是,我認為“內容為王”仍是文化市場不變的法則。技術越發展,越需要內容、創意的支撐。沒有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是單調的,沒有豐富文化內容的科技產品是蒼白乏味的。——祁述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