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2月1日,北京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服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查驗健康碼時,不得拒絕無48小時核酸陰性結果的患者進入,根據醫療機構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區域;對于無48小時核酸陰性結果的患者在分診期間補測抗原,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分診;對于3歲以下嬰幼兒可免于核酸查驗,僅查驗陪診人員核酸;對于急危重癥患者,醫療機構不得因無核酸結果拒診或延誤救治,可在進行緊急救治同時進行新冠抗原及核酸采樣檢測;對于收住院患者和陪住人員核酸檢測的要求不變。
此前一天,北京市發布了“精準免檢”措施,明確全市長期居家老人、居家辦公和學習人員、嬰幼兒等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如果無外出需求,可以不參加社區核酸篩查。“非必要不核酸”,是防控理念科學高效、適時精準的進一步體現,贏得了市民網友的一片贊聲。不過,有人隨之擔心,如果這部分暫無社會面活動人員有看病急需,會不會因為沒能及時“刷新”核酸結果而被醫院卡在門外。
其實,北京早有要求,醫療機構要在急診、搶救室、手術室和病房設立緩沖區域,對于核酸結果不明的急危重癥患者,要及時救治,體現了對緊急救助與疫情防控的兼顧。如今,市衛健委發出“醫院不得拒絕無48小時核酸陰性結果患者”的要求,是對這一理念的重申;在具體措施上更加清晰的表述,體現防疫政策不斷優化的進步。作為“部分市民核酸免檢”的配套措施,政策回應了群眾的普遍關切,清掃了就醫渠道中可能出現的查驗堵點,體現了全力以赴保障群眾基本醫療服務的態度和力度。
市民出示的核酸檢測結果,往往是公共場所高效防疫的“探頭”。但作為病毒傳播風險較高的醫療機構,不得拒絕暫無核酸結果患者入內,與防疫原則并不沖突。疫情暴發以來,一些城市出現了“死守”核酸檢測結果、拒收緊急就診患者的反面案例,最終延誤了患者最佳搶救時機,刺痛了社會及公眾的神經。防疫政策的制定,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豈能被教條做法扭曲成群眾求醫路上的絆腳石?北京多次要求暢通就醫渠道、及時救治患者,就是避免患者因亮不出核酸結果而失落無助,就是在重申百姓的就醫急需半刻不能擱置,就是在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疫理念半點不能走樣,“救人為先”這一醫療行業最樸素的價值觀永不改變。
當然,不得拒絕未更新核酸結果患者進入,不代表醫院的防疫力度有所放松。分診期間補測抗原、緊急救治時檢測抗原及核酸等系列措施,均是為了在及時救人的基礎上,盡快排查病毒游走的腳步,切斷疫情傳播的鏈條。醫院搶救任務向來刻不容緩,城市防疫政策應當因勢優化,相信北京各醫療機構會在尊重生命的同時,落實好人性化防疫政策,這是患者該享的溫暖,也是城市該有的溫度。
關鍵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