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陷入輿論漩渦,起因是其在直播間回應考生家長報考咨詢時口無遮攔說:“別報新聞,如果我是家長,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然后給他報個別的。”
在河觀輿 | 出品
張雪峰以身說法,稱他一個985院校新聞傳播的教授,自媒體賬號粉絲數量都不如我,一個鄭州大學給排水專業的本科畢業生。面對家長提問,張雪峰直接放言:“別報新聞專業,閉著眼摸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好。”
(資料圖)
6月15日,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小強率先打響新聞專業保衛戰的第一槍。怒批張雪峰“害人不淺,誤導公眾。”張教授認為,新聞專業能文能武。不僅能學習很多技能,就業面也很寬泛,并不限于媒體。張教授提醒家長,千萬別被張雪峰這樣的網紅忽悠。
6月18日,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鄒振東也加入了這場“新聞值不值得報考”的論辯,鄒教授開門見山的說,首先不建議把誰打暈,因為打暈了,那就真的不清醒了。
鄒教授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張雪峰的質疑可以關切,但不必害怕他的破壞力,相信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有他們自己的辨識力。打垮新聞傳播專業的只有自己,不可能是別人。二是值得反思張雪峰提出的問題,卻不要輕信他的結論。
鄒教授認為,張雪峰以自己一個給排水專業的本科生做自媒體,粉絲比985院校新傳教授數量還要多,得出這個專業不值得選,邏輯上存在問題。
6月19日,知名評論人,中青報高級編輯曹林也寫了一篇長文,題為《張雪峰并不全錯,也勸你慎報新聞》,在這篇文章中,曹林認為,張雪峰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著公眾對新聞業新聞學的失望,對“新聞無學”的總體認知態度,對很多事件上新聞缺席失語的不滿,對新黃色新聞泛濫的嘲諷。曹林總結,千萬別報新聞代表了一種社會情緒,理解這種情緒,不必當作對專業的冒犯。
輿論場上,有支持張雪峰觀點,也有批評張雪峰的,張雪峰陷入輿論漩渦。張雪峰的觀點是偏頗的,這里面有他的認知局限,他窄化了新聞學的擇業方向,也矮化了新聞學以及文科專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受到批評,他不冤。
張雪峰是做考研輔導,更準確的說是報考咨詢發家的。找他咨詢的,都要付出一筆咨詢費。
張雪峰不從事任何考研專業課程的講授,因為他是給排水專業的,甚至都沒有考研,一個沒有考上過研究生的人,來給你做考研輔導,這事是不是比“新傳院校的教授連粉絲都沒有一個網紅多”更離譜的多?
至少,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是不會找一個沒有考上過研究生,沒有考研經歷的人,來給我的孩子輔導。
“站到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是前幾年互聯網圈流行的一句話。
張雪峰無疑是站到了考研報考的風口上,所以他飛起來了。近幾年,經濟低迷,就業慘淡,為了延長就業,提高就業市場競爭力,不少學生選擇學歷提升。考研輔導行業良莠不齊,野蠻成長。
我接觸過這個行業,一些考研機構,通過包裝講師、夸大宣傳、虛構考研上岸人數等方式,吸引學生報名。這些考研機構、名師盯緊了下沉市場,他們的目標客戶多是二本、三本院校學生。話術包裝、制造求職升學焦慮,以達到收割的目的。
張雪峰涉及報考專業、院校的爭議不止一次受到輿論圍觀。其實這是“網紅名師”一貫的包裝套路,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夸張、出格言論來博取關注。比如,在一期電視綜藝節目中,張雪峰在聊及“五險一金”和“加班”,語出驚人,說“畢業生們要求五險一金其實是一種不思進取的表現”。
“五險一金”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保障。張雪峰以漠視法律法規來博取眼球,這樣的網紅名師難道不應該查一查嗎?其公司是否存在侵害雇員合法權益的行為?
此外,張雪峰曾在2018年詆毀西南大學獸醫專業,稱不建議考生報考該學校,原因是曾經一學生報考該校化學專業,結果分沒夠,結果一分都沒浪費,進了西南大學學了獸醫。此事引發該校師生極大憤慨,后來,張雪峰以公開道歉聲明的方式度過此次危機。
張雪峰考研指導專業不專業我不清楚,但是以出格言論來博取網絡關注,提升自身名氣的話,我覺得這件事值得商榷。口無遮攔背后是對一所高校信譽的傷害,這種傷害的破壞力令人難以估計。網絡時代,任何人的言行都會產生“放大器”效應,粉絲越多,關注越多,意味著責任越大,說話做事,都要有事實依據,而不是帶著個人情緒,張口就來。
考研指導,還是誤人子弟?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考研市場是不是也該好好清理整頓一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