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日),北京市召開2022年全市水務工作會。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2年,北京將最大限度擴大有水河長,努力實現五大河流不斷流。6月底前實現北運河京冀段游船互連互通。
全市健康水體比例達85.8%
據北京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安君介紹,去年,密云水庫最大蓄水量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新紀錄,作為首都重要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的作用更加凸顯。去年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回升5.64米、增加儲量28.9億立方米,連續6年累計回升9.36米、增加儲量47.9億立方米。張坊、懷柔、平谷等地下水源地保障能力有效恢復。
同時,水生態功能得到大幅提升。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主干河流26年來全部重現“流動的河”并貫通入海,新增有水河道27條、有水河長452公里、水面32平方公里,81處干涸多年的泉眼復涌。全市健康水體比例達85.8%,城鄉河湖再現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勃勃生機。
永定河山峽段治理將完成
潘安君表示,2022年本市將完善多水源保障體系,實現中心城區地下輸水環路閉環通水。加快大興支線機場連接線工程建設。持續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等。
在對流域的生態治理上,潘安君表示,永定河是重中之重,2022年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將加快實施,永定河山峽段治理將完成,此外,平原南段一期治理也將加快推進,完成平原南段二期、長興水源凈化等工程前期工作。及早開工建設清河下段、壩河治理等工程。另外,還將加快推進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統籌開展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等流域生態補水,力爭實現五大河流不斷流。
對密云水庫,將推動簽訂新一輪京冀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持續推進上下游協同治理。市域內密云水庫上游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潘安君強調,2022年還將結合河湖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分流域分區域推進建設一批水網連通工程,完成“三山五園”圓明園片區水網建設,恢復一批引水灌渠工程,最大限度擴大有水河長,最大限度復蘇河湖生態,“將以‘三環水系’為骨架,以河道和灌渠為基礎,統籌防洪調度、水資源調度、生態恢復和地下水涵養等多重目標,完成全市水網建設規劃編制,推動構建水網體系。”
在冊蓄滯洪區清單化管理
在應對汛情方面,潘安君指出,2022年水務部門將開工7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完成5座小型水庫和2座病險閘壩除險加固,推動3個蓄滯洪(澇)區工程建設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通州堰”防洪工程體系,力爭開工建設溫潮減河工程。加快東小口溝治理。加快實施密云水庫改造消隱工程,做好密云水庫高水位安全運行保障。實行在冊蓄滯洪區清單化管理,研究宋莊蓄滯洪區等分水退水規范化運用方案。
同時,完成核心區及中心城區主要道路雨箅子平立結合改造,治理斷頭管17處、積水點31處。加快實施“回天地區”積水點治理工程(一期)。試點開展村鎮積水內澇治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汛情監測。實現所有159座下凹橋視頻感知全覆蓋;所有橋區值守單元配備單兵視頻傳輸設備169套,實時監測下凹橋、主要道路等重點區域積水情況。”市排水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
持續推進河湖空間開放共享
去年,北京水服務供給更加多樣便捷。建成甘棠、榆林莊船閘,大運河北京通州段實現全線游船通航,朝陽區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開放輕舟夜游,溫榆河公園昌平“未來智谷”開園。新開辟7處河湖滑冰場、120余處垂釣平臺、12處皮劃艇區域等。
潘安君透露,2022年,北京持續推進河湖空間開放共享。加快推動永定河中堤等水利設施向市民開放。實現溫榆河公園一期開園、二期開工建設。實施西南二環水系濱水空間開放提升工程,建設南護城河等沿線慢行系統。完成楊洼船閘工程建設,6月底前實現北運河京冀段游船互連互通。“像永定河中堤,處于盧溝橋以南,全長為10公里,目前為全封閉的。今年,我們將進行綠植補栽、步道整理等工作后將其分段開放,市民可以在此間休閑、漫步、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