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底前,北京市將實現7000余個社區(村)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全覆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眼下,許多區已經先行先試,就近設立社區或村政務服務站,提供“一窗式”服務、代收代辦服務等,著力構建“一刻鐘政務服務圈”,讓群眾辦事更便捷。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市委編辦、市民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四部門日前聯合印發了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社區(村)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
政務服務站有了“全能社工”
【資料圖】
廣外街道京鐵和園社區服務站綜合窗口,已經配備了高拍儀、掃描儀、評價器等全套設備,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辦理社保卡申請、補領等事項。
作為北京市首家街道級政務服務“一窗式通辦”街道,西城區廣外街道“綜窗”共受理近10個部門的131項業務,年受理量達86000余人次。如今,服務的觸角正在向社區延伸,38個社區全部建立了政務服務站,相當于在街道開設了38個“一窗式”綜合窗口,打造一個不出社區就能辦事的“全科窗口”。
“全科”服務如何實現?記者了解到,街道統一編制了“社區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在現有區級統一18項服務事項基礎上,又增加了40項百姓需求量較大的人力社保、社會救助、衛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高頻事項,引導群眾就近辦。此外每個社區指定2人為“全能社工”,強化業務培訓,全面提升政策掌握程度。
遠郊山區提供代收代辦服務
在就近服務的模式上,北京市各區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采取“一窗”式服務、自助智能服務、移動掌上服務和代收代辦服務等某一種或多種相結合。尤其對于遠郊山區,依托現有人員力量,為群眾提供線下代收代辦等便民服務。
在懷柔區,一支覆蓋全區16個鎮街、318個村(社區),共1508名“代辦員”和896名“網辦員”的辦事隊伍已經組建完成。農民辦理一些政務事項不用再四處奔波,只需要將相關申請材料交給代辦員,在家“坐享其成”就好。
對政務服務訴求“聞風而動”
家門口的服務站點給百姓提供了便利,但辦事效率和質量如何保證?北京市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各區將進一步明確實行亮明身份、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監督評價等基本工作制度,全面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并對群眾政務服務訴求“聞風而動、接訴即辦”,同時采取提級響應、上門宣講等方式不斷優化服務。
按照計劃,2022年7月底前,北京市將統一事項咨詢、受理、審批、流程、時限等標準,實現街道(鄉鎮)政務服務中心進駐事項100%委托受理,50%以上的社區(村)完成規范化建設。9月底前,北京市八成以上的社區(村)完成規范化建設。11月底前,7000余個社區(村)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達到全覆蓋,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家門口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