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0月16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北京法院主動融入首都高質量發展大局,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北京法院營商環境6.0版改革方案,包括6大方面35項改革舉措,聚焦“深度、廣度、溫度”三方面下功夫。
第一,“更有深度”:以更高標準落實改革成效。
一是在提高審執效率上實現新發展。推動糾紛解決模式系統性重塑。今年1-9月,北京全市基層法院調解成功案件與速裁結案32.3萬件,同比增長13%,60%以上的一審民商事案件解決在訴訟前端;其中,多元調解成功案件12.5萬件,同比增長70%。繼續深化小額程序適用。去年,北京法院率先通過聯合發文的形式,將小額訴訟案件受理費標準降至10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認可。今年,進一步制定《小額訴訟程序指引》,讓更多訴訟主體用最簡便的程序、最低的訴訟成本、最快的速度解決糾紛。今年1-9月,全市法院通過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案件5.5萬件,程序適用率同比提高7個百分點,平均審理用時僅為法定審限的一半。今年1-9月,全市法院通過司法拍賣處置財產2.28萬件,同比上升36%;成交金額209.1億元。
二是在破產制度機制建設上實現新成效。執行案件移送破產程序得到優化,跨境破產制度研究融入實踐。北京法院探索互惠原則適用新方式,為在京企業及其跨境經濟活動,依法穩妥解決債權債務、維護利益提供制度保障。今年1月,北京法院適用法律互惠原則承認德國破產程序,該案系我國內地首例通過法律互惠承認外國破產程序的案件,對推動我國跨境破產制度發展、加強跨境破產協助、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具有積極意義。破產程序與刑事程序協調不斷探索。建立破產程序與刑事程序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定期梳理歸集破產程序涉刑疑難問題清單,協調聯動解決刑破交叉重點難點問題。
第二,“更有廣度”:以更寬視野拓展改革領域。
一是在民事審判、知識產權審判、涉外商事審判、金融審判等領域進一步延伸改革。加強環境資源審判。全市三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掛牌成立,構建“1+1+7”科學完善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探索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規則,助力首都綠色發展。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依法加大知識產權案件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提高酌定賠償標準,發揮懲罰性賠償遏制侵權、激勵創新的作用。今年1-9月,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案件數量同比增長150%,涉及侵害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等多類糾紛,多起案件判賠金額超過1000萬元。
二是在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京津冀三地高院簽訂框架協議,加強區域合作,拓展協作領域。完善跨域立案服務,共同推進多發矛盾糾紛訴源治理,探索建立統一的工作標準。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建立知識產權司法資源信息共享、知識產權大保護同頻共振、司法宣傳區域聯動等工作機制。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健全跨域司法協助、跨域重大案件處理、跨域生態環境修復等一體化司法保護機制,推進執法與司法聯動互動。深化執行聯動,拓展異地執行協作、委托事項辦理范圍,建立異地財產聯動處置與聯合執行機制,推動解決異地京牌小客車處置難題。
第三,“更有溫度”:以更實舉措提升改革體驗。
一是在提升訴訟服務水平上下實功。完善網上立案便利舉措。推進跨境訴訟當事人網上立案、參與訴訟更加便利。今年1-9月,全市法院網上立案32.4萬件,占同期一審民商事案件收案量的89%。優化在線訴訟服務功能。完善律師服務工作機制,推廣使用“律師事項申請”“一碼通”等服務功能,提高律師參與訴訟便捷度。今年1-9月,為律師提供開庭排期自動避讓服務25.1萬余次,為律師提供“一碼通”服務12.6萬人次。持續優化“云法庭”功能,今年1-9月全市法院網上庭審27.3萬次,涉及案件32萬件。
關鍵詞: